产品中心

“一百单八将”攻克世界冶金技术难题


来源:m6米乐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18 22:49:06

  市委书记吴群刚《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员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就是一部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奋斗史、发展史,我们依靠创新成就了辉煌的昨天,也必须依靠创新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我室整理了攀枝花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创新小故事”连载,本期刊登第一篇《“一百单八将”攻克世界冶金难题》。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拥有储量大、品种全、埋藏浅、分布集中、开采条件优越、综合利用价值高、组合配套优势突出的矿产资源,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截至2022年底,全市钒钛磁铁矿资源保有储量为68.02亿吨,伴生钒矿(V₂O₅)保有储量1419万吨,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伴生钛矿(TiO₂)保有储量5.6亿吨,居世界第一。

  正因为易于隐蔽的地理优势和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攀枝花在1964年5月被党中央确认为国防三线最理想的钢铁工业基地,列为大三线的重点建设项目。然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属多元素共生矿,炉渣二氧化钛含量高达30%以上,超过当时16%的行业标准近一倍,属于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在当时,因始终没有办法攻克矿渣黏稠、渣铁不分等原因,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是世界冶金领域的一块“禁区”,连苏联等国家都未曾突破这一技术难题。所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攻关也就成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关键所在。

  国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早在1956年就曾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石小样运往苏联进行冶炼试验,但得到的结论是:渣铁分离不开,不能冶炼。1958年,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矿样又先后两次送往苏联列宁格勒选矿研究院和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做试验,结果依旧。苏联专家惋惜地说攀枝花矿“好看不好用”,是“呆矿”,直接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判了“死刑”。

  即使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中国冶金科学工作者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冶炼技术攻关一直在持续推进。为独立自主地解决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冶炼技术、冶炼方式和工艺流程等问题,中央决定在西昌建立试验基地。1964年10月至1965年12月,集选矿、烧结、冶炼等一系列配套为一体的西昌四一〇试验厂在原西钢试验厂基础上扩建成功,为试验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964年9月15日,冶金部“攀枝花铁矿冶炼及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技术领导小组”成立,由王之玺等18人组成。同年底,冶金部抽调钢铁司炼铁处处长周传典带队,组成了一支以科学技术人员为主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试验组。该组由西南钢铁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所、东北工学院、重庆大学、鞍钢、包钢、邯钢等的专家、教授、干部、工人108人组成,史称“一百单八将”。冶金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党委、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徐驰两位领导曾分别告诫周传典:“你们这次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的成败,关系到三线后方基地建设战略设想能否付诸实践。”“现在,千军万马进驻攀枝花,人力、物力、财力都已做了安排,为钢铁基地修建的成昆铁路正在开洞、架桥。这个工程已全线动工,如果试验失败,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他深知此项任务的重要性,带领着“一百单八将”义无反顾投入了试验攻关中。

  在攀枝花矿山还未建成,成昆铁路还未通车的情况下,1965年1月至8月,试验组在承德钢铁厂用承德大庙钒钛磁铁矿选出的铁精矿配加副产的钛精矿进行模拟实验。1月24日,周传典带领试验组用试验炉开展普通铁矿冶炼。而后,高炉渣二氧化钛含量逐步从20%左右提高到30%,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特殊现象也逐步加重,从渣子不畅流,到出现“大泻”现象,最后到4月20日,夜班的第一炉连渣铁都流不出来了,渣铁堆积物死死地把风口封住,炉子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21日凌晨,依靠首钢派专人用汽车运来的氧气,炉子才逐渐恢复顺行,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从4月20日到21日夜班,虽然已经奋战了32个小时,但周传典意识到假如没有新的措施上去,新熔化的渣铁还会继续堆积起来。于是不顾疲劳,立即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制定了新的应对方案,并取得了钛铁分离的成功。8月,承德试验结束,总结出了“两低一高一喷枪”的模式,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对攀枝花的开发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66年1月至6月,试验组又在西昌四一〇试验厂,使用攀枝花矿,做验证试验,改进和完善了冶炼程序和措施,冶炼方法、工艺流程得以成熟和固定。1967年4月,试验组又用承德矿在首钢进行了3个月的联合性生产试验,进一步改善工艺,提高了烧结效率,冶炼中渣铁畅流,生铁合格率达100%。

  “一百单八将”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突破了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采用新工艺,反复试验1200多次,当二氧化钛含量增加到35%时,仍然做到了渣铁畅流,终于解决了钛渣变稠问题,摸索出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工艺流程。这是当时中国冶金史上顶级规模、领导组织最有力、最成功的一次科研攻关,困扰世界冶金史百年的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技术终于被中国的技术人员攻克了!消息迅速传到冶金部,传到党中央、国务院,成为全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汤乃武,一个永远令攀钢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他为了攻克高钛型钒钛磁铁冶炼技术,多次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在攻关的日子里,他白天坚持在炉前操作、观察、取样、化验、收集整理数据,和工人一起抬烧结矿、扒炉渣。晚上,他继续挑灯夜战,整理数据,研究冶炼方案,常常通宵达旦。在炉前试验时,他常常顶着烟熏火烤,顶着烧伤烫伤的危险。他还撰写论文,翻译介绍国外科技成果。在他身患晚期胆管细胞腺癌时,仍然坚持试验;在他生命最后的三天,仍然不懈地工作,直到最后昏迷。他留下遗言:“一定要把我们的祖国的钢铁搞上去。”他去世后,冶金部唁电说:“汤乃武生前对钢铁科学技术工作做出了贡献,他的去世是中国钢铁科技战线上的损失。”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攻关,打开了攀枝花资源宝库的大门,将外国专家判定为“呆矿”的钒钛磁铁矿变成“宝藏”,变成全球冶金史上辉煌的一页,奠定了攀钢的顺利生产乃至全国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工业和经济格局。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攻关等项目中,以“一百单八将”为代表的科技工作人员勇担国家使命,全心投入科技攻关,攻克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等一项项世界性技术难题,生动诠释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为攀枝花这座英雄城市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 2025年中国烧碱产能分布、需求量及公司竞争情况 下一篇: 中国输变电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